六十健康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Sixty Health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分析:大健康产业的核心、发展趋势及如何抓住发展机遇(附嘉宾观点摘录)
来源:互联网 | 作者:转发 | 发布时间: 148天前 | 123 次浏览 | 分享到:

2024年中国的健康产业约有9万亿元规模。目前国药集团正在积极布局“1+4+x”的产业体系。“1是指国药集团有着全国最大的医疗物流配送网络,基本覆盖了全国70%以上的县,中国目前的医疗及器械的配送大概24%是由国药集团来负责送达的。“4”是指国药集团业务主要涵盖生物制药、化学制药、现代中药、医疗器械这四大产业,并且国药集团的生物制药产业在全国范围来看也是规模比较大的,在抗击新冠期间,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新冠病毒疫苗整体年产能超过50亿剂,成为当时全球最大新冠疫苗研发生产基地和供应商。“x”是指国药集团依托自有优势正在积极延伸扩展其他相关业务领域为未来的高质量发展进行相应布局,同时,国药集团也在积极进行全球化国际化谋篇布局。对于大健康产业的未来发展,国药集团主要关注以下几点。一是创新方面,特别是生物制领域的创新,比如细胞治疗领域的抗体治疗;商业模式方面也有很多的创新,特别是智能化的物流配送体系。二是数字化转型升级方面数字化对所有产业生态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对于医药产业产生的重要影响尤为突出,特别是大数据带来的影响。国药集团将通过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来辅助开展相关的药品研发。三是国际合作方面,国药集团将在加快“走出去”的同时与其他优秀企业加强合作。

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创院院长海闻认为,中国大健康产业潜力巨大。他分析称,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中国人民对健康愈加重视,大量市场需求由此产生。但总体看来,这一领域市场供给依然缺乏。具体而言,中国医护人员数量相对不足,医疗健康产业占GDP的比重仍有提升空间,新药研发近年来虽然进展显著,未来仍须加大力度。他表示,可从三方面着力促进中国大健康产业发展。一是持续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大医护人员培养力度,为医护人员职业发展创造更多空间;二是利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赋能大健康产业企业;三是更加重视新药研发。他提醒,对于新药研发,一方面需要加大投入,特别是加大对相关基础研究的投入力度;另一方面要持续扩大开放,加强与国际先进企业合作。另外,新药研发需要拓展更多融资渠道注重培育耐心资本。他还谈道,发展大健康产业需要关注普惠覆盖与高端个性化需求、成本与规模效益、创新激励等多方面的平衡,对于如何进一步优化有关政策、完善相关机制、激发行业动能等问题,仍须继续展开研究。

达能首席执行官盛睿安认为,大健康产业的核心要义在于以科学为驱动、以营养为核心,提升人类健康福祉。他分析称,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人民已从“吃得饱”发展为“吃得好”,公众也逐步具备做出健康合理膳食选择的能力,这都是重要的进步。营养是健康的第一步,在中国,营养问题已经成为国家的优先事项。中国发布了《“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营养议题是其中的关键之一。对于如何通过可持续的营养选择来促进健康,盛睿安提出三个观点。一是科学是食物、营养和健康三者的核心,大健康产业应首先关注产品创新,研发满足公众健康需求的新产品。二是利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弥合尖端科学与个体健康之间的距离,如可通过 App 进行个人健康管理等,确保行业取得的有关成果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真正发挥作用。三是营养科学要服务当地。知识需要共享,专业的营养解决方案需要根植科学,讲究证据,同时根据当地具体情况量身定制,以有效应对不同地区人群的健康挑战。他最后强调,除了拥抱创新,大健康企业还需要与卫生机构、学术界、研究人员等积极展开合作,共同促进人类健康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