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健康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Sixty Health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中山三院神经免疫与健康长寿研究中心揭牌 首届免疫前沿交叉科学论坛成功举办
来源:互联网 | 作者:转发 | 发布时间: 150天前 | 55 次浏览 | 分享到:
2月15日,在中国工程院高天明院士、吴玉章院士等专家学者和中山三院院长戎利民,党委书记吴京洪,副院长陈燕铭、杨钦泰、邱伟,神经免疫与健康长寿研究中心主任靳津的共同见证下,中山三院神经免疫与健康长寿研究中心正式揭牌成立。这标志着中山三院在神经免疫领域的研究平台建设迈上新台阶,将为推动相关学科创新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揭牌仪式后,由中山三院神经免疫与健康长寿研究中心主办的首届免疫前沿交叉科学论坛顺利召开。
院长戎利民在致辞中回顾了医院建院以来的发展历程,从学科建设、医疗服务、教学科研等维度阐述了医院的特色优势与发展规划。他提到,高水平学术交流活动对推动免疫细胞生物学基础研究与临床转化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医院将持续加大支持力度,为前沿学科创新发展搭建优质平台。
院长戎利民致辞
与会领导和专家学者共同为神经免疫与健康长寿研究中心揭牌。
揭牌仪式
揭牌仪式后,首届免疫前沿交叉科学论坛正式召开。本次论坛汇聚了多位国内外免疫学及相关领域的顶尖专家学者,分享他们最新的研究成果,现场气氛热烈。
中国工程院院士高天明系统介绍了其团队在神经免疫领域取得的重要突破。其团队研究发现星形胶质细胞来源的ATP减少与抑郁相关;同时揭示了小胶质细胞表面的CD39可通过降解ATP促进抑郁,并确定了相关神经环路,筛选了效果显著的促ATP释放化合物。
中国工程院院士高天明
中国工程院院士吴玉章论述了人体免疫力自稳的本质、胸腺功能衰退与耗竭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此外还介绍了免疫力重建的发展与挑战,免疫力的解码、评估与操控及其产业化前景。
中国工程院院士吴玉章
清华大学祁海教授分享了其团队在鼻息肉免疫机制研究中的最新突破。研究发现,鼻息肉患者的息肉组织中独特的CD8+ T细胞群通过分泌GZMK裂解补体成分,从而激活补体级联反应促进疾病反应。
清华大学祁海教授
浙江大学张龙教授介绍了丙氨酰tRNA合成酶作为乳酸化修饰核心催化酶的新突破,叙述了蛋白质乳酸化修饰在天然抗病毒免疫和癌症发生中的关键作用及机制。
浙江大学张龙教授
中国农业大学于政权教授分享了受饮食调节的Lepr+ 肠道间充质干细胞在肠道稳态稳态维持和损伤修复的关键作用,同时介绍了氧化应激引起的应激颗粒通过引起DNA损伤和能量耗竭导致肠炎的机制。
中国农业大学于政权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李斌教授介绍了组织特异性Treg的时空特征及联合单细胞水平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高质量临床试验的进展,论述了Treg扰动在免疫稳态调节中的必要性。
上海交通大学李斌教授
浙江大学黄俊教授介绍了由于RNA-DNA杂合链异常活化保护翻转复制叉导致BRCA1/2突变型癌细胞PARP抑制剂耐药的基本机制以及特异解开翻转复制叉关键分子的发现。
浙江大学黄俊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袁逖飞教授通过总结最新研究进展,介绍了脑功能调控在基础科学、临床治疗和健康促进特别是如何通过科技手段提升大脑功能、改善整体身体健康方面的应用。
上海交通大学袁逖飞教授
四川大学胡洪波教授介绍了胸腺退化的特征以及胸腺再生、修复与异位移植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分享了衰老相关组蛋白乙酰化修饰对HSC分化功能调控的新工作进展。
四川大学胡洪波教授
第三军医大学叶丽林教授介绍了CD8+ T细胞耗竭在慢性炎症和癌症中的不同表现,论述了耗竭前体T细胞(TPEX)和引流淋巴结内的肿瘤特异性记忆T细胞(TTSM)及其在慢性炎症与癌症中的不同作用。
第三军医大学叶丽林教授
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肖意传教授围绕肿瘤浸润中性粒细胞的性别二态性,介绍了关键肠道菌株在衰老样中性粒细胞的发生和膀胱癌预后之间的关联及相关分子机制。
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肖意传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邹强教授介绍了乳酸通过CTLA-4调节Foxp3依赖性RNA剪接以维持肿瘤浸润性调节性T细胞(Treg)功能的机制及其对于自身免疫疾病及肿瘤免疫治疗的重要意义。
上海交通大学邹强教授
本次活动成功彰显了神经免疫与健康长寿研究中心的跨学科融合实力。作为主办方,中山三院高效构建起国际化学术对话平台,深化了基础科研、临床实践与转化医学的协同创新。此次学术盛会不仅显著提升了研究中心在神经免疫与健康长寿领域的全球学术声量,更通过搭建"产学研医"多维联动机制,为攻克神经免疫疾病诊疗难题、推动学科跨越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